移民易傳遞不安感給孩子 「一級玩家」博士爸這樣說

世界新聞網September 1, 20193min
前言: 就讀馬州伍頓高中的華裔演員趙家正(Phillip Zhao),憑史匹柏(Steven Spielber […]

前言:

就讀馬州伍頓高中的華裔演員趙家正(Phillip Zhao),憑史匹柏(Steven Spielberg)執導電影「一級玩家」(Ready Player One)中的電玩小天才「小刀」一角成名,許多人把他視為提升「華裔品牌」的又一明日之星。

趙家正的父親趙亮,是在1990年代末來美留學的博士,任職於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。應《世界日報》之邀,與讀者分享趙家的育兒經,以及兒子如何走上演藝之路。


文/趙亮

自從「一級玩家」上映以來,我就基本失去了自己的名字,並有了一個別稱:「趙爸爸」。回頭一看人生,想不到的事情真多。

其實趙家正這次有機會去演「一級玩家」,本身也有很多巧合。他生在俄亥俄哥倫布,也是電影故事發生的地方。他也酷愛電玩遊戲,而且他在很小的時候,有幾個遊戲就玩到伺服器排名一、二位的水準。更巧的是,他面試時回來的路上,坐在一個美國小哥身旁,那個人正好在讀「一級玩家」這本小說。

參加電影試鏡的路上

還清晰記得我在2016年3月,帶當時12歲的趙家正去紐約試鏡,很喜歡旅遊的趙家正,見到酒店就直誇真高級。趙家正跟我從賓館到路易斯(Ellen Lewis,也是電影「阿甘正傳」的選角導演)的工作室試鏡。

第一天錄得不滿意,於是路易斯讓我們再多待了一天。第二天他拉著行李箱像小狗一樣,懵懵懂懂跟在我走在紐約的街頭,還偶爾張望一下四周的高樓,滿臉的童真。

雖然頭天試鏡沒成功,但忽然間想起「星際大戰」裡的某個鏡頭,就是在一個亂世,一個少年要離開母親去參戰,母親那種非常複雜及難捨的一種感情。

我忽然感覺,後面拖著小行李箱跟著的這個人也要離開家,一種愛莫能助的蒼涼感,以後他的路只有靠天意了。雖然這是他第一次試鏡,而且很大機率是通不過,但冥冥中忽然覺得就是他了。

對於我這個感情不太豐富的爸爸,這是一種很突然很強烈、很奇異的感覺。


趙家正(左五)隨同劇組和史匹柏宣傳電影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趙家正(左五)隨同劇組和史匹柏宣傳電影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看到海選廣告寄視頻

說趙家正「通過有優秀父母教育,才被海選上電影」是假的。我覺得這件事情就是合適加運氣。如果硬要說父母有功勞,唯一的就是我看到了海選廣告,給他錄了像並寄了過去。

寄出視頻的原因也是很簡單,因為覺得趙家正從小成長很特別,和他的姊姊性格和天分非常不一樣。

姊姊是一個學習很優秀但不喜歡太多社交的人,而弟弟卻是一個熱中交流、照顧別人感情、非常不計較自己得失的人。

譬如,他得到這個角色後,就極力推薦自己的朋友給他後來的經紀人,告訴他們朋友比自己還優秀。每次姊姊對他生氣的時候,不管對錯他都要先安撫姊姊,甚至父母因為一些瑣事教育一下姊姊的時候,他都要站出來替姊姊說好話。

別逼適合打鐵的人繡花

我想從四個方面,說說作為父親的個人見解。第一,讓孩子做真實的自己。這讓我想起一個高大上的詞,「因材施教」,不特意培養什麼。

如果一個人的性格適合打鐵,但卻培養繡花,肯定是事倍功半的。發現孩子的長項並根據一個人的品質來雕琢,可能是事情的關鍵吧。孩子成長學習不應該為了一個父母認可的職業,而是追尋自己的興趣和價值。


趙亮(右)、趙家正在巴黎塞納河。(趙亮提供)

趙亮(右)、趙家正在巴黎塞納河。(趙亮提供)

其實很多有潛力有天賦的孩子,本來可以在某一領域有很大的造詣,就是因為追隨潮流追隨名校,結果被這些固有觀念束縛。其實進入名校不一定是一種祝福。

我們的經驗是小的時候,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。給他們發揮的空間,當出現問題時再現身說法。孩子進不進名校,其實從整個人生的角度來看不是最重要的。最重要的是愛好和品質的培養。

孩子有你不認識的一面

第二,就是及早解放並放飛孩子。大部分父母一般傾向低估孩子的能量和能力。孩子跟父母長大,父母負責他們的衣食住行。這樣往往形成一種錯覺,就是孩子太小,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的指導和教育。

其實他們可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弱不禁風,前提是捨得。這些事情也發生在趙家正身上。他在片場和劇組各色人員交往及交流的能力,讓我驚訝怎麼忽然不認識自己的兒子了。他的知識結構也比我想像的要全面得多。

後來片子上映後,他面對媒體的急智和幽默,更是無師自通。我慶幸當初管他沒那麼面面俱到,否則出現在鏡頭前可能是一個不一樣的孩子了;或許是一個彬彬有禮,卻難以給人留下印象的小孩。

我的心得是父母一定要解放思想,放下天然的保護和價值觀輸入欲,留足夠空間讓孩子去衝、去闖、去探索。當然,等他們事情經歷過了,我們可以幫助總結事情的經緯。


趙家正(左四)與眾影星合影。(趙亮提供)

趙家正(左四)與眾影星合影。(趙亮提供)

犯錯是討論的好機會

第三,放飛孩子思想的同時,要和他們一起總結,同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。趙家正並不是一個品格堅毅、時刻努力向上的孩子。這一點和姊姊的天生自律是對照強烈的。

我們一開始說教很多,但感覺不是太有效,有點像古語中的「皇帝不急,急死太監」。後來就乾脆讓他從錯誤或失敗中學習。

那家裡的戲劇就上場了。媽媽說:「下個月學校的才藝表演你要自己準備了。一定先練好歌啊。」家正說:「好的,媽,不用擔心,我會做好的。」媽媽說:「所有的你都準備了嗎?」家正說:「是的,我都準備了。媽媽,你擔心太多了。」說完這些,可以想像,他馬上重新回到電玩遊戲了。

一切按劇本走,他每天上完學,就開始打遊戲或和朋友聊天,根本不會自己準備什麼表演。父母也滿心期待事情的高潮,也就是才藝表演前一天。直到那天,家正才說:「媽媽,我演出穿什麼呀?」媽媽說:「本來要準備的,但你說都準備好了的呀。你看,這也是最後一天了,如果早幾天就好了。這次還是你自己想辦法吧!」

在這個過程之後,我們會坐下來跟他談。把事情的整個過程整理一下,找出事情的癥結所在。讓他意識到下一次不再犯同樣錯誤。通過實例來教育他,我們發現有諸多好處:省力氣又不磨滅青少年們的天性。


趙家正攝於倫敦,身型已比片中長高許多。(趙亮提供)

趙家正攝於倫敦,身型已比片中長高許多。(趙亮提供)

趁年少建立價值觀

當然,還要幫助他們建立好的價值觀。價值觀是一個大家在青少年時期都要面對和選擇的東西。第一個問題就是活著主要是為自己,還是為社會。如果人培養的視野狹隘,那人往往就有很強的功利心,會逐漸專注於計算得失和利己,這樣一輩子會活得很累,甚至聰明有時還被聰明誤。

如果覺得是在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礎上創造社會價值,那活得精彩程度和人生境界就會完全不一樣。不太為自己的未來患得患失,抓住時間做好當前的事情,其他的就順從天意了。

文化大革命時期,我的爺爺姥爺都被打過,但都不猶豫的原諒、體諒曾經傷害他們的人(甚至踢斷姥爺肋骨的人),說到底就是沒太把自己得失當回事。

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,那就是做了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情後,會感到有一種浩然正氣。有了氣就有了境界,就會選擇諒解和寬恕。這樣的人,或者孩子,他們真是有福了,因為他們的一生肯定過得充實快樂!

移民易傳遞不安感給孩子

第四,就是亞裔孩子身分認同問題。這是一個生活在母文化或以自己人種為主的社會不會碰到的問題。這是一個困擾海外家庭和孩子於有形或無形中的關鍵問題。

我們這一代人來自中國,生於1970年代並於90年代出國的那一批人。當時我們的教育是五講四美,相互團結相互幫助,幫助祖國和「西方列強」競爭取勝。那時我們的理想就是為了解放全人類,為人類福祉而奮鬥。

雖然很多人都對中國的生活艱苦環境有一些成見,但如果您問我最快樂的時光是什麼,我會毫不猶豫回答是離家上學前的童少年生活。那時的時光是金子也換不到的。

但會有幾人能想像出後面的故事呢?我們一幫學生90年代背井離鄉,爭先恐後來到美國留學,然後成家工作養孩子,諷刺的是自己居然在為美國聯邦政府工作,領導一個小部門。

離開母文化去生存,可能給父母身上留下很深的不確定、不安全感,甚至不幸福感。這種感覺很容易傳遞給我們的下一代。


趙家正(左)在「一級玩家」中飾演要角「小刀」。(華納電影公司)

趙家正(左)在「一級玩家」中飾演要角「小刀」。(華納電影公司)

亞裔孩子認同對象模糊

來美國後,發現一個獨特的現象,就是一些華人孩子假裝不懂中文,以不和華人群體接觸,來表達自己對身分的不認可。這在我90年代留學時就經歷過。這讓人感覺特別受傷和困惑。

再靜下心來想想我們亞裔孩子的生存環境,也是非常的獨特。從懂事起,他們所看到的、受人推崇的流行歌星影星,及好萊塢塑造出來的英雄形象,台上台下口若懸河的政治家,運動場上的棒球橄欖球籃球運動員,街上商場廣告用的形象,基本很少、或者看不到亞裔形象。

還有一點,就是亞裔、尤其男性的綜合形象問題。在美國除了上好大學之外,形象氣質、氣場及存在感、領導力、有效溝通力等等軟能力,很大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。這些在工作場所最現實的一個表現就是,當一群人開會,亞裔發言很容易被忽視,也很難建立起存在感和領導力。

這是非常微妙但切實抹殺亞裔成長的一個因素,人可以感覺到,但很難準確描述,也沒看到過專業術語來描述這個因素。再者,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代,中美之間的產業競爭,也會對亞裔的生存環境產生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。

所有這些,我們中日韓東亞文化圈卻沒有針對型教育,給我們的孩子樹立起了一個切切實實的竹子或玻璃天花板。但這問題怎麼解決呢?

協助孩子重新定義身分

首先,我們必須正視身分。華人第一代初到海外,肯定會碰到社會認同和理解的挑戰。往往我們這一代人,會感到社會不平等或受排擠冷落,這是人之常情。

父母的一個重要作用,就是幫助孩子重新發現和定義自己的身分,從東西方兩個角度去看問題,不否認東方思想,不片面的主張美國價值觀。客觀地觀察事物,肯定自己的付出。接受現實,接受自己的血統和背景。

如果亞裔孩子困惑在兩個身分之間,那麼,父母應該做的,就是讓孩子從強者的角度來看待問題。


趙家正因為「一級玩家」聲名大噪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趙家正因為「一級玩家」聲名大噪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普通人會認為「自己既不是美國人,又不是中國人」,而強者會認為「我既是美國人,也是中國人」。在任何橫亙的河流和高山面前,我們的孩子不會浪費時間哭號,只會研究怎麼架橋開山走路,因為他們急著前行。在任何條件下,上天都會給他們一條通往成功的路。

理解華裔第二代的難處

第二,父母的愛護,可以幫助孩子化解疑惑和心理上的負擔。家庭是孩子的靠山,也是孩子靈魂的工程師。在海外,面對著很多祖先及先賢們從沒遇過的文化和生存環境,第一代初來的人,多多少少都有亂了方寸的感覺。在這種情況下,思考教育孩子更是困難。

同時,一離開中國,也就離開了從小耳濡目染的正統理論思想,感覺生活上很多事情無章可循,無處可以討教。在教育孩子的很多問題面前,被擠到牆角的我們,在沒有章法之前,就應採取底線教育,那就是運用人類自古以來最樸素的感情,愛。

以「上中文學校」來說,華人父母,最期望的莫過讓孩子會說寫中文。但每一位華裔孩子的恐懼是:周日坐在教室裡,而其他同齡人正在玩或運動,或在做一些比學中文更有意思的事情。孩子心裡的潛意識是「擺脫書呆子形象」,就開始抵制學習中文。

這時我們可能會生氣,認為他們不感恩。怎麼辦?這時講他們沒感受過的大道理,是沒有效果的。那就講愛的包容吧,先表達對他們那種抵制的理解,再就是講故事,講一些發生在中國的有意思的故事,慢慢的,孩子抵制的意願也就不強烈了。

趙家正現在因為認識到學習中文能説明自己的演藝事業,就自然而然的接受了。中文學校可以教中文,但興趣和創造力不是中文學校教出來的。任何抹殺創造力和興趣的學習,可能是得不償失的教育。555大人可以試著不強迫他們學習,讓孩子花時間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。


影片來源:世界新聞網

讓受害者心理在這一代結束

生活在西方,很多中國父母贊成西方制度的同時,不信任西方環境的平等,會常常把自己的生活不適應,放大理解為擠壓排擠。這無形中會把一種受害者的心理傳遞給孩子,讓小小的心靈過早失去快樂及帶上憂慮。

或許確實社會對於每一個人、每一個族群,在每一個歷史時期的待遇是不一樣的。 但強化這種解讀,會讓ABC深受其害。

我們應當做的,就是讓他們在父母的愛中,讓他們在一種安全和正能量的氛圍下,擦亮眼睛看世界,有勇氣接受周邊事務,並自信的處理在美國的身分認同。我們不應當做的,就是傳授一種受害者心理。

第三,幫助孩子們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,等於贈予他們安身立命的萬能鑰匙。當我們或我們的孩子,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碰到天花板時,我的觀點是,不要急也不要怕,更不要罵,多吃虧長大智慧,堅持公正立場,懂得社會規則。這些我們一代移民就可以辦到的東西,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比我們做得更出色。

有了按照普世價值觀鑑別對錯並行動的能力,他們就會像航海的水手有了加農砲,看到了海盜肯定不會再害怕,也不會抱怨時運不好了。從「趙家正」的名字上,不知大家有沒有看到父母的一種願望呢?在海外我們都不是趙家人,但堅持正義我們就是最有力量的一群!

最後,雖然我們只是一個芸芸眾生中的父母,但是我們完全能把孩子教育成一個真實熱情、自由大度,有正義感有作為的群體。有了這些,我們走到哪裡都不是異鄉人,都會是社會的主人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