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除濕保健 關鍵5問

世界新聞網July 12, 20201min
「環境需要除濕,身體也需要除濕。」除了運動流汗是排出濕氣的方式外,台灣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,也可透 […]

「環境需要除濕,身體也需要除濕。」除了運動流汗是排出濕氣的方式外,台灣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,也可透過「利濕排水」的食材,讓濕氣排出體外。

●第1問:什麼是濕?

中醫認為,「脾為生痰之源」,由於脾主運化水濕,因此若脾腎陽虛,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就會生痰濕;而「濕」也就是循環代謝不順暢,積聚在體內的廢棄物和多餘水分。

台灣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表示,由於油炸的食物不容易消化,也容易導致發炎,使得循環代謝不佳,因而容易引發濕邪生痰。另外,常吃冰冷的食物,循環變差,積聚在體內不容易排出。

但為什麼有些人喝冰水沒事,但有些人卻會讓濕氣積聚在體內?柯富揚表示,這和每個人的體質有關。從中醫的觀點,「脾虛濕盛」,有些人天生脾胃差,如果還拚命喝冰水、吃寒性食物,就更容易把濕氣留在身體裡。

尤其,許多人夏天口渴會一直灌冰開水,但這只是嘴巴感到冰涼,卻讓身體的濕氣無法排除,代謝變差,喝進體內的水反而無法好好被吸收、利用,並沒有辦法真正「解身體的渴」。

●第2問:寒濕體質該怎麼吃?

因此在排濕之前,最好先了解自己的體質究竟屬於「寒濕」還是「濕熱」。

「寒濕者」要避免吃瓜類、椰子、筍子、白蘿蔔等屬於寒性的食物,也要盡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喝啤酒,避免濕氣凍在體內。

夏天溫度高,有些人想吃些瓜果類清熱消暑無可厚非,且水果富含許多維生素,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養分,難道寒濕之人就得完全禁止嗎?楊宗翰表示,一天當中也有陰陽之分,如果要吃水果,可以選擇白天食用,避免晚上(陰)的時候又吃偏冷的水果,使濕氣無法散發。

楊宗翰建議,寒濕者可用生薑泡壺薑茶,由於生薑屬性辛溫,加些紅茶或是搭配黑糖,可以發汗又能溫脾胃。若是氣比較虛的人,下午容易感到疲累,則可以加入一些黃耆,溫中補虛,幫助體內濕氣排出。

●第3問:濕熱體質該怎麼吃?

至於「濕熱者」則不適合再吃溫熱的食物,反讓身體發炎狀況更嚴重,使得代謝循環更差,因此要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、炒花生、麻油、辣椒、花椒、芥末、龍眼等。

建議可以煮碗綠豆湯、冬瓜茶或是冬瓜蛤蜊湯來清熱解毒,若怕太寒,可加點生薑作為中和,但盡量不要使用過於強烈的乾薑,且若有冒痘痘或是出油的狀況,則減少生薑使用量。

●第4問:不確定自己體質,該怎麼吃?

若不確定自己究竟是偏寒還是偏熱的體質,楊宗翰建議可以煮些薏仁湯或是黑豆茶,幫助排濕。柯富揚說,四神湯是常見又不錯的排濕利器,裡頭的山藥、芡實、薏仁、蓮子都能健脾利濕,不論寒濕、濕熱都適合。他解釋,由於脾主運化,脾健則不生濕,而茯苓藥性平和,能利水又能健脾,不但能治標也能標本。芡實、蓮子和山藥則是都能「甘味入脾」,因此可以幫助運化,去除濕邪,因此四神湯可以加強腸胃的消化功能外,也能改善夏日濕重導致的沉重無力。

●第5問:利濕辛香料,該怎麼選?

另外,有些辛香料,如豆蔻、黑胡椒、白胡椒、薑黃等,也可以幫助發汗,有助於除濕。因此煮菜時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辛香料,一方面幫助調味,一方面也能幫助利尿、利濕。

現代人工作繁忙,柯富揚也推薦方便攜帶的茶飲幫助袪濕。例如決明子本身不但利濕,也有清熱的效果,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可用水壺泡決明子茶,隨身帶著,走到哪喝到哪;另外,菊花、玫瑰花不但聞起來芳香,也有利濕的效果。

但柯富揚提醒,由於決明子、玫瑰花等清熱的食物吃多了,可能反讓身體越來越寒,因此可以在茶飲中加兩、三片薑,或是加些紅棗中和,且最好溫熱喝、不要加糖,排濕效果比做成冰涼的冷飲更佳。

●中醫推薦排濕食譜

■玉米鬚茶

作法:選擇無毒玉米筍,取適量玉米鬚剝下、稍微清洗,接著鍋裡裝水,將玉米鬚入鍋煮開,煮滾後悶一下。濃淡皆宜,不需加糖。

■冬瓜生薑湯

作法:1. 冬瓜洗乾淨,去皮去籽,切塊備用。

2. 將薑切成薑絲備用。

3.薑絲放入沸水中滾5分鐘後,再將切塊的冬瓜放入,滾至熟爛後熄火。

4. 加入適量的鹽,健康美味的冬瓜薑絲湯即完成。

■綠豆薏仁湯

作法:15克綠豆、15克薏仁洗淨,加水煮成湯。夏天可酌加冰糖(性味微涼),寒性體質或經期可酌加黑糖(溫性)。(資料提供╱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)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