場邊人語/職業籃球 持續訴求

世界新聞網August 30, 20201min
無論如何採用修辭形容—靜坐 (Sit out)、離席 (Walkout)、罷工 (Strike)、抵制 (Bo […]

無論如何採用修辭形容—靜坐 (Sit out)、離席 (Walkout)、罷工 (Strike)、抵制 (Boycott),還是公民不順從 (Civil Disobedience),其實應用目的都是在描述「公開拒絕參加以表達抗議」。

密爾瓦基公鹿隊於8月26日下午,在到達場館後出戰奧蘭多魔術隊之前,出其不意地待在更衣室內拒絕出賽,為美加地區男子籃球大聯盟 (NBA)的「復賽」投下未爆彈;所幸大聯盟沉著處理,及時聆聽所有球員和教練的心聲,終於將球賽的處境,由緊急煞車式的「突發暫停」,更改為緩和情況的「延期再戰」,再經過協商為有建設意義的「定期(8月29日)「續戰」。

47年前,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金恩博士 (Martin Luther King Jr.),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林肯總統紀念堂 (The Lincoln Memorial),面對華盛頓總統紀念碑 (The Washington Monument),發表「我有一個夢想…」(I Have a Dream) 歷史性演講,從歷史視角倡議中止種族主義,以及加速社會改變,保障平等和正義,並且爭取廣泛支持和懷抱希望。

現年86歲的羅素 (Bill Russell) ,當時在場見證了歷史的一刻,他自己隨後也成為大聯盟非洲裔球星訴求民權的先鋒。

羅素曾經是1956年選秀活動的榜眼,在美國職籃運動天地征戰過13個球季,參加過963場比賽,從 ˙˙1956年12月22日起加入聯賽,12次當選全明星,共為波士頓塞爾蒂克隊勇奪11次年度總冠軍。他是大聯盟「騰空」(Airbone)時代的開創者;在他之前,美國職業籃籃崇尚「短小才是美」,重視球員的刁鑽程度和短場速度,並不在乎個人的高度。

羅素是在1934年2月12日於路易斯安那州出生,從小就面對貧窮、糊口、私刑和種族主義,他於二戰期間遷往北加州奧克蘭長大,又深深體會失業、隔離、無助、黑白對立的滋味,因此在沮喪、退縮和害羞之餘,常到公共圖書館讀書自修,並且寄望進入大學迎接嶄新生活。

羅素於1953年到1956年因為獲得運動獎學金,在舊金山大學 (USF) 就讀,至今還是該校男籃代表隊籃板球(1606) 項目的紀錄保持者,並且連續兩年 (1955-1956) 率領校隊奪得全國大學校際聯賽年度總冠軍。

1954年間,羅素在舊金山大學校隊,和控球後衛瓊斯 (K.C. Jones) 和後衛培瑞 (Hal Perry)搭配,成為全美主要大學男籃隊伍陣容之中,「竟然」有3名非洲裔球員同場先發。就在這一年的聖誕節,舊金山大學校隊到奧克拉荷馬城參加一項錦標賽,全城沒有一家酒店願意招呼非洲裔客人,全體球員只有擠在一處空蕩宿舍過夜。

早在1950年,大聯盟就擁有古柏(Chuck Cooper )、勞德 (Earl Lioyd)、克里夫頓 ( Nat Clifton)等非洲裔球員;羅素在得知大聯盟有5名的非洲裔球員名額上限後,深刻認識到社會不公平的現實,有時會刻意抹殺個別非洲裔的成績,但是卻無法一直掩飾他們所在群體的成就。他從此在球賽中為「綠衫軍」全力以赴。

1964年1月14日,14屆東西區全明星對抗賽在波士頓花園 (Boston Garden) 舉行,這是大聯盟職籃比賽首次現身電視轉播,也是大聯盟的執行長首次意外地面對球員和球隊強烈提出訴求,還以集體拒賽為條件。當時執行長甘尼迪 (Walter Kennedy)面對的訴求是,球員們對於建立養老金制度、每場比賽都有防護員在場、如果周六有夜戰、就不必在日午後再戰等議題頗有看法。甘尼迪見狀不妙,以大局為重,及時和羅素、貝勒 (Elgin Baylor)、韋斯特(Jerry West)、羅賓森 (Oscar Palmer Robertson) 等球星商談,答應了他門的訴求,[i]球賽才順利開始。

北美職業籃球,這些年來不停地面對訴求,所以才能運營持久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