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美風情話 | 南加丹麥村 宛如安徒生童話的北歐小鎮

世界新聞網September 1, 20193min
「丹麥村」索夫昂(Solvang)在聖塔芭芭拉郡境內,這座小鎮座落在「聖伊內斯山谷」(Santa Ynez V […]

「丹麥村」索夫昂(Solvang)在聖塔芭芭拉郡境內,這座小鎮座落在「聖伊內斯山谷」(Santa Ynez Valley)之中,離聖塔芭芭拉不遠。它是個特殊的旅遊景點,因為在四季如春和濃濃西班牙殖民風的南加州,山谷裡卻隠藏了這樣一座充滿北歐風情的「丹麥村」。

索夫昂小鎮的建築,均是丹麥鄉村風格的木造農莊格式,宛如一座童話小鎮,相當夢幻;這也讓它成為南加州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。

40年代開始成形

索夫昂在1911年,由一批從美國中西部來的丹麥人購地建立,也讓它成為加州少數由北歐人建立的社區之一。


索夫昂小鎮的遊客服務中心,本身就像童話故事裡的房舍。

索夫昂小鎮的遊客服務中心,本身就像童話故事裡的房舍。

丹麥人在1850年左右開始移民美國,但北歐來的移民,大多居住於中西部,像是現在的明尼蘇達州、愛阿華州、威斯康辛州、內布拉斯加州一帶,也仍以北歐後裔為主要的族群。

當時這批移民再度往西,也是因厭倦了中西部冬季的酷寒,而到加州尋找新的家園。他們選的這個名字「Solvang」,在丹麥語裡有「陽光下的草地」之意。

這裡一開始和加州其他小鎮並無兩樣,但是到二次大戰結束後的40年代中期,地方居民開始有將它打造成「丹麥村」的奇想。

這股風潮的「始作俑者」,是從內布拉斯加州來的Ferdinand Sorensen。他在40年代中期從丹麥旅遊回來之後受到啟發,把他的家蓋成丹麥鄉村風格的建築。他的那幢Møllebakken,也是索夫昂第一幢如此風格的建築。


鎮上的街道,甚至就以丹麥首都「哥本哈根」來命名。

鎮上的街道,甚至就以丹麥首都「哥本哈根」來命名。

這種以木柱作為外牆和內牆的梁柱,在梁柱之間填以磚石或是泥灰的建築格式,在英文叫「half-timber」,是很典型的北歐鄉村式建築。後來這種建築在索夫昂一時蔚為風氣,有很多老建築也被重新修改門面,「偽裝」成類似的模樣。

汽車旅遊時代

在1939年索夫昂尚未打造成「丹麥村」時,當時還没接任國王的丹麥弗雷德里克王子(Prince Frederik)因為這裡高密度的丹麥裔人口而造訪,為它打開了知名度。但是它真正出名是1947年時,美國的「周六晚報」(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)為它專文報導,把它介紹給美國一般的家庭。

二次大戰結束後的40年代晚期到50年代初期,駕車旅遊在美國已經不再是上流社會的專利特權,公路旅行成了一般中產階級也能消費得起的生活娛樂。在汽車旅遊時代來臨的時空背景下,如此一座濃濃北歐風情的丹麥小鎮,又處於氣候舒適的南加州和美麗的101號公路一側,自然就吸引了大批遊客湧入。


大街上的美人魚雕像,依哥本哈根港口的美人魚雕像仿製。

大街上的美人魚雕像,依哥本哈根港口的美人魚雕像仿製。

風車、美人魚、酥皮麵包

索夫昂在2011年度過它開拓移民的百年紀念,每年吸引逾百萬觀光客前往。Ferdinand Sorensen在蓋了他第一幢丹麥式的房子後,繼續打造了鎮上的第一座風車。後來這裡共打造了四座風車,這些風車目前也仍佇立在街頭,成為著名街景的一部分。

鎮上有一座1991年建造的「圓塔」(Rundetaarn,Round Tower),它以1/3的原型比例還原了哥本哈根於17世紀建造的地標Rundetaarn。在大街上,你也可以看到一座很眼熟的美人魚銅雕噴泉。這座雕像仿製了哥本哈根港口1912年由丹麥雕塑家艾瑞克森(Edward Eriksen)設計的美人魚雕像。

當然在哥本哈根港口當初之所以會立美人魚雕像,是因為「安徒生童話」中出名的「小美人魚」故事,其作者安徒生(Hans Christian Andersen)正是丹麥人。如今在索夫昂鎮上的小公園裡,也可以看到一座安徒生銅像,以紀念這位丹麥國寶級的作家。


公園裡的安徒生銅像。他是丹麥國寶級作家,「安徒生童話」也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童話故事集之一。

公園裡的安徒生銅像。他是丹麥國寶級作家,「安徒生童話」也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童話故事集之一。

除了這些建築和文化反映出的丹麥風格之外,在索夫昂更不能錯過這裡的丹麥傳統美食。丹麥的糕餅一向出名,像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各式奶油小餅乾「丹麥奶酥」(Danish butter cookies),或是在美國很流行的「丹麥酥皮麵包」(Danish pastry)。在索夫昂有不少家專門賣這些丹麥糕餅的甜點店,更是大家到此必訪的名店。

移民城的現代啟示錄

像索夫昂這樣的「丹麥村」,除了它童話般的北歐風光之外,更重要的是它的歷史意義。丹麥先祖篳路藍縷、遠從丹麥飄洋過海來美尋求新生活,他們的脚步從美國的東岸到中西部,然後再一路翻山涉水到了加州,胼手胝足開荒立鎮,無非就是想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上建立家園,找尋一個安身立命之所。


索夫昂自40年代中期起在鎮上建造風車,現在全鎮共有四座類似的風車。

索夫昂自40年代中期起在鎮上建造風車,現在全鎮共有四座類似的風車。

百年來的潮來潮往,不管美國政治環境如何,美國是由移民組成的國家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除非你是美國印第安原住民的族裔,否則不管你是打海路來的、打陸路來的,全都是移民,大家只論先來後到,不談誰比誰更有資格待在這個國家。一座在南加州驕陽之下的「丹麥村」所反映出來的,又何嘗不是北歐先民一場在美國的移民夢。

當觀光客在索夫昂街上流連忘返,也不要忘了它背後的時代意義,細細體會在美國這個文化種族大熔爐裡,各路移民的文化傳承和它在當代為我們帶來的啟示。

(本報專欄作家,亦為台灣GQ雜誌風格評論玩家,聯合報駐站作家,現居舊金山。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loomy.bear.5059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